散文随笔

时间:2024-02-27 16:38:28
散文随笔(集锦15篇)

散文随笔(集锦15篇)

在日常学习、工作和生活中,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?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,文章一定要流畅。“形散而神不散”。那么,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么写吗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散文随笔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散文随笔1

夏都尽管今年夏季也格外的高温,但对于九月的高原来说,夜晚确实已有丝丝的寒意了。从车站回来已经十点了,下车走在飘雨的夜里,不需要雨伞,因为此时我只想淋雨,同时也吹一吹这秋日雨夜的风,或许这样才可以让大脑清醒。于是我静静地走在雨中,让一丝丝凉意来袭,让沉睡的神经都在一瞬间苏醒,而后心也清爽通透了不少,只是还有那么一种落寞亦或是一点淡淡的感伤!

此时的马路,已经安静了不少,没有了涌动的人流和白日里的喧嚣,只有雨静静的飘洒,听得见打在树叶上沙沙作响。昏黄的路灯光在雨雾里更觉得朦胧了,两边的行道树也只是墨黑的一片,辨不清形色。好似一切都将在夜里沉睡了。或许,这才是我以为的恰到好处吧,已经很久没有体味过这样静谧的时刻了,所以我也并没想一路狂奔的回家。

我静静的、慢慢的在雨中行走,任雨淋湿我的发丝,淋湿我的衣衫,也淋湿我凌乱的思绪。此情此景,或许总会有片片记忆的画面上演吧,因为我渴望从前。曾经年少的时候,我似乎就特别喜欢雨,喜欢那每一滴在玻璃窗上的敲打,喜欢那每一朵在窗台上溅起的雨花,这些都能引起我一声声惊奇的尖叫。有时会想象着每一颗雨都是天空的眼泪,思考她为什么哭了呢?又认为每颗雨都是调皮的精灵,等着和我嬉戏......只是可惜,无论是童年时那天真、淘气的雨,还是少年时苦涩、倔强的雨,如今都已体味不到了,时间不同了,心也变了,感觉没有了,一切再也无法回到那遥远的从前了。

当然,真正明白那些曾经的时光、日子就真的再也回不去了的时候,心里难免莫名的伤感,或许有时更是一种心的空洞,灵魂的孤单。也不知道许多年后的某一天,当我再回首看今天这个雨夜,是不是会也像现在一样心生感慨呢?真真切切的今夜在那时是不是也会成了摸不着、握不住的回忆呢?

这个高原飘雨的秋夜,我就在这个雨夜,思绪有点乱,心也有那么一点点伤感。但我想我可以就这样悄无声息的走着、走着......

散文随笔2

寒霜过后,雨在窗外淅淅沥沥地飘着,空气中散着潮湿的气味。蜗居在斗室,像一只准备冬眠的田鼠,在洞里守候着粮食,不管外面的雪下得究竟有多大。时间一长,一些器官开始变得有点迟钝,怕是要生出霉斑来。

一场秋雨一场凉。季节的更替从叶子上悄然划过,把温差收进了叶脉中,天气就慢慢地有了凉意。远处,青山卧在细雨里,愈发地朦胧妩媚,和站在窗前的我遥遥相对。于是,那些潜伏在身体内的念头也变得躁动不安。最终,我还是带上一把伞,邀了几个好友,一起融进了雨幕中。

路上车马稀疏,过了几站,山便立在我们的面前。这一带的山已经被划入了公园的范畴之内,进门便是一排排花坛。花坛里种植着各类花朵,虽然已经是深秋,但还是有不少的花朵绽放着美丽的花容。在这微风细雨中做最后一次的争奇斗艳。若走进细细观察,则会发现花瓣上浓浓的香气顺着雨水在轻轻地滴着,让人折服于花香的凝重。而被这些花香所衬托的青山,更加激起了游人去踏寻的欲望。

对于多山多水的皖西南而言,有这样一座青山实属平常。但是,能在一个沿江的城市里寻觅到这样的天然山色,并且保持着“而无车马喧”,就不能不说是一个难得的去处。哪怕是下着点小雨,能够让心灵去呼吸一下自然的气息,也何尝不是一件惬意的事呢?

我们选择了一条小石径上山。右畔是棵棵古木,斜插在岩石中,枝繁干直,如待发的矛戟。左旁是一个广阔的山坳,已经开辟为田。放眼望去,整个山坳被郁郁青松和绿竹团团包围。若有农人耕种其中,怕要惊疑是否到了桃源佳境了。小石径像一条玉带束在山腰间,三三两两的游人就成了这玉带上的点缀,使得整座山富有生气。

山很大,沿着小石径曲曲折折地走着,一个山头一个山头地连绵起伏,刚有“山穷水复疑无路”的感觉,又在一个交叉口处看到了块块青石板条,斜着铺进山林深处。山中有亭廊可供游人休息。走进一个亭子,拍拍身上的雨丝,赏赏眼前的景致或者回味一下刚刚走过的路程,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。

路上,棕榈碧翠,身姿招摇。又饱含着薄薄的雾气,更显鲜润。于是,我们的身影更倾向于融入这样的景色中,成为一张入画的相片。

山顶很少人去,路滑,雨水大,但对于我们这群放浪形骸的人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冒着树枝上打落的雨点,攀石岩,扶枯木而上。山顶古树稀疏,间或有枯藤野蔓缠绕在枝干上。山中的秋色很明显,树叶不时地落下,划一个圈或直接坠落,地面上已经有厚厚的一层了。这里远离城市,除了偶尔像我们这样的闲人来游玩,恐怕很少有人再来了。

下山时,再次遇到一对情侣。他们并没有因为迷路而担心,还满脸笑容地拍照。或许,没有路,才能真正融进大自然吧。

我们打算回去,雨还在山的上空漂浮。

散文随笔3

我想,我是一只鸟,扑扇着梦想的翅膀,想要翱翔在蓝天白云的胸膛。可是现实的绳索,将我紧紧缠绕,勒紧了我的翅膀。

我挣扎着逃窜,撞在各种冰冷而坚硬的城墙上,满身的伤痕和血泪,我慢慢品尝。我疲乏的躺在黑色的土地上,看着蓝天白云,想着,我什么时候,才能回到它的怀抱。

散文随笔4

小镇人爱水,水是命根子,是眼睛。因此,没人作贱水。

夏日黄昏,在小镇走,水边椅子上,总有人躺着,摇着蒲扇。头上,有葡萄架扯起一片阴凉;有柳叶儿扯起一片平平仄仄。

如果有孩子弄脏水,一定有人呵斥:“不想喝水了,是不是?”

被呵斥的孩子会乖乖地离开水,躲在一边去耍。

树一绿,水就清。水里映着一片绿影,如一团梦幻一般。一尾尾的鱼儿在绿色里游动着,眨动着眼睛,瘦小如线,可是又淡淡的如水墨画一样,把影子映在青苔上;一会儿一摆尾,又藏进青苔里去了。

有人冲凉,总是一手拿了瓷盆,一手拿了毛巾,在水渠里舀了水,冲洗好后,将水浇到树根下。怪了,这样做,没谁要求,也没谁统一,一个人做,一镇人学,竟然普及开来。至于淘米洗菜洗衣,一律在水边,一律有石头铺子上。淘米的,白生生的米,清亮亮的水,连手指上的水都白亮亮的碎钻似的。洗菜更不用说了,用个竹篮装着菜,到了水边,一棵棵地清洗好,码在竹篮里,然后缓缓站起来,拿起竹篮,转身回屋。厨房很近,可仍用竹篮装着。仅仅是为了好看吗?

至于洗衣的,更是搓得水哗啦哗啦响。有了水,女人脸红了,眉眼也润泽了,就连腰也柔了,也细了,一搓一扭的,麻花一样。

水面,一年四季都是白的,青的,没有枯草,没有树叶,更别说别的垃圾,就如一匹白绫,在日光和月光下平铺着,一直铺向镇外,合为一股,滋润出一块肥田沃土来。

这儿,是小镇人的耕地。

有水后,小镇 ……此处隐藏5794个字……种复杂晦涩的心情了。

后来,没过多久我就坐上了货车,带着一车家具和满怀回忆离开了那个城市。

散文随笔12

人世红尘,不可避免的终究是世俗。我愿远离人世,隔世生活。若是如此,是否?能躲避世俗。

自然中的空气如未被囚禁的鸟儿般自由,我不受干扰地睡到阳光四射,任初晨的光线洁白地朦胧我的睡颜。经不住屋外一阵阵自然地清香,鸟儿翠声地呼唤。我起身,以爱为名,烹饪一道自己最爱的菜肴,填充空虚的胃。

光线是柔软的棉,在温暖中包裹我的屋子。于是,那专属于我的简陋小屋也变得耀眼。执一把扫把,悠闲地打扫篱内落叶,无需担心时间的流逝。微风轻抚我的衣衫,连带茂密的枝叶也喃喃碎语。

隔世而生,最迫切寻觅的乃是水源。顺着金叶密铺的小径走走停停,终是遇见潮湿的泥土。一个脚印,一个脚印地走过泥泞路,对面一泓碧绿的小谭在我眼前展露无遗。拿着木质竹罐,让清水满溢。一路观赏沿岸的风景,一路踩着阳光的碎影安然返家。

远处一株野生的白茶花,在这一片碧绿之中脱颖而出。幽幽的清香混合着温暖钻入我的鼻翼,我轻嗅着,感受它带给我若有若无的踪迹。这一株旖旎的白茶花,鹤立鸡群般默默伫立,孤独的错觉在此刻浮现。禁不住,对朋友以及亲人的思念。

至此,我无法隔世生活。

散文随笔13

诺贝尔获得者霍尔曼提出了一个反物质猜想:从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起,整个宇宙间就只有一粒电子,它出现在了时间轴的每一个点上,变换出了庞大的宇宙空间和星体物质,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个电子在不同时空里的分身而已。

无论是灯火通明的城市还是静谧安详的田野,无论是行色匆匆的路人还是厨房里忙忙碌碌的妈妈,无论是蓝天白云或者只是手里的笔,这万事万物都只是宇宙间正行逆行的电子无数个分身而已。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寂寞的一个电子了吧。

曾经有个人在知乎提问,一个人最寂寞的瞬间是什么时候。

“我的猫不理我的时候”

“发现有美好的风景的时候却没有人可以分享”

“每次拿出钥匙来开门碰到冰冷的锁具的时候”

几千条回答,我却一一看了下来。寂寞,是感同身受的。

寂寞是什么?它就是很不经意地来到了你的身旁,在月光下,在黄昏里,看到了自己的影子,寂寞就慢慢地侵蚀了内心,忧伤渐渐扩大。

寂寞的时候,黑夜尤其漫长,时间仿佛停止了,回忆和思念如潮水般袭来,儿童时的快乐与现实强烈的对比更人无法忍受这般落差。小时候不懂寂寞,一个人坐在沙坑边堆一天的沙也能无比快乐,现在却再也找不到那种纯粹的小幸福。

但如果没有寂寞,如果不曾在深夜里聆听黑夜的呢喃,如果不曾孤独的行走过,如果不曾一个人哭过或笑过,那又该是多么可惜?失去了寂寞,正如黑夜如果只是睡觉那会多么无聊乏味啊,而那些小寂寞,点燃了心灵的火花,而记忆在黑夜里被照得温暖。所以经历过寂寞的人,才能更加珍惜生活中的那些微小确定的小幸福,一束雨后阳光,一片滴着水珠的叶子,一只猫屁颠屁颠地从面前走过,如果能因为它们而微笑,生命也一定会对你微笑。

宇宙中那个唯一的电子,穿越宇宙洪荒,从开始到毁灭再重生,周而复始,它寂寞吗?它幸福吗?

散文随笔14

雨落群山雾朦胧,点点朱砂映山红。

映山红又名杜鹃花,于乡间山林可见,每年清明前后便是他盛开的日子。每逢春雨过后,悄悄地,隐现于漫山遍野,这里一朵那里一簇,开的煞是好看。因常盛开于满山之上,远远而望,团团嫣红,故又取名映山红——红遍山间的花。

家乡的映山红算是记忆里最好的一簇吧,以往此时,点点清雨过后,山上的便涌现了点点朱红,一团一团的花骨朵于清冷山涧悄然绽放。因是春季雨后,此时的山林倒显得格外清宁,这时的虫鸟倒也知趣,不愿弄出些声响,好似也怕扰乱这片清静的山林。

在家的我总要去山上走走,出了村子,远远而望便能看见那群山之上浮现的点点鲜红。盘着蜿蜒崎岖的山路向上,也不怕雨后泥泞的山路沾湿鞋子,慢慢的向山林最高处涉去。看那灰雾朦胧好似纱绢的雨雾,听那雨后落水沿着细岖的山沟直流而下的哗哗水声,自己也好似被这山林感染了,浮动的心情慢慢变得平静下来。渐渐地终于爬上山顶,于雨雾朦胧之处看远处群山,苍劲的盘桓于雨雾之处。那雨后苍翠的林木,淡淡的浮现眼帘,点点水珠划过嫩绿的新叶,滴答一声却是落在山石上,声声有序,像是在谱写一曲春日之歌。

透过绿绿的树叶,会发现远处恰有一抹鲜红,定眼一看,原是早已借着大好春意悄然盛开的映山红。慢慢的映入眼帘的红光多了起来,远远近近都是他们的身影,于翠绿山林间点缀着,静静的绽放他们的芳华。若细心静看,有的是紧挨着一起开,好似如此便能相依相偎,甘苦共享,如若仔细些会发现他们总是俩颗俩颗的长着,依依缠绵,儿时的我把他们称之为鸳鸯映山红,算是乱点鸳鸯谱吧。还有的便是单独开着的,这类相对来说长在较高些的地方,位居高处,俯瞰世间,静静的在那儿吐露着芬芳,我便把他叫做隐士映山红。确切的来说他们都没什么分别,一样都是映山红,只是我愿这样区分他们罢了!

雨后的山林颇为清冷,尤在没有暖阳弗照之时,于云雾缭绕之处的我不禁打了声哈欠,怕是待久些就得感冒吧,于是顺着山路依依不舍的向山下漫去。和来时一样,大多踩着石子走,看那路边枯草里隐现的点点新绿,却是无论如何都不忍踩踏的,几多春雨过后,他们绿油油的,爬满山路的两侧,当是通往山林的指路牌吧。

天空不知何时又下起了轻飘飘的毛毛细雨,淡淡清静、点点清新,和着微风,飘过山间,飘过原野,飘满了满头青丝,缀上颗颗晶莹。回头一望,那淡淡嫣红于隐于渐起的雨雾之中渐行渐远。

今天是清明节后的一天,在外工作的我,无法回家给已故的亲人吊唁一番,无法看家乡山上的映山红盛开的红妆点点,唯有在仅存的记忆里翻看家乡亲人模样,寻望故乡风土人情,那一桩桩往事,一幕幕风景算是心间最好的寄托吧。

散文随笔15

风去人散,花落叶离。本无一物,何惹尘埃?

记得几年前听过这样一首诗,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。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?”。惘然回想起,倒也明白了许多。物本是真,何来再添上一幅不属于它的象呢?心灵本是澄明。为何又要再惹纷扰?

纵观那些逝落在历史长河的悠悠年华,多少人为五斗米折腰,多少人为权所迷,又有多少人因情所困,而又终生不能自拔?直到将要离别着世间之时,才发现自己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,却不曾发现世间的诸多美好。

芦花两岸雪,江水一天秋。江流不息,奔腾至海。日月星辰,朝夕变换。亘古的岁月也在这碌碌之中转瞬而去。入梦,一生始;梦醒,一生尽。物本是念,欲亦是念,若心中不执,又怎会深陷其中?尘世喧嚣,人也喧闹,为何不漫步青山小径,轻抚落花妖娆?

昔有陶潜,嬉游田园,忘我于世;又有林逋,以梅为妻,以鹤为子。不为一事一物而执,潇洒于人间。很多人不懂陶渊明,也有很多人不懂林逋,是真的不懂人,还是不懂心中的执呢?淡然而笑,心无所扰。

我们做不到陶渊明的隐逸高洁,更做不到林逋的孤傲自好,我们可以做到的是更多的放下心中的执。心虽有念,但不执,人生不也会很快乐吗?

《散文随笔(集锦15篇)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